根據海基會截至2004年12月3日的經貿糾紛案件統計數字可以發現,人身安全近幾年幾乎呈直線上升,在2003年及2004年的人身安全案例,每年高達100件以上,截至2004年11月底,海基會受理台商經貿糾紛案件共1,252件,其中涉及人身安全案件者即高達708件。在2004年更接連發生東莞數件台商命案、上海台商命案、昆山台商命案及江蘇太倉台商命案。
台商人身安全除了數量增加之外,發生的範圍更由華南地區向華東地區擴散。在財產權益的經貿糾紛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每年向海基會投訴的案件約140件,但大多數的台商遇到經貿糾紛很少會反應到海基會,除非涉及重大經貿糾紛且涉及人身安全。
分析歸納台商在大陸投資發生的人身安全案例及投資風險,總結出台商在大陸投資有些投資風險的發生是由於台商本身的因素所造成的;有些投資風險是因為大陸政治環境、社會環境、法律環境及經商環境所造成的,台商面對各種風險,最重要的是做好風險案例分析、掌握風險發生的規律性,做好風險的預防、解決及規避,以降低風險對台商投資、經營及人身安全的影響。
台商在大陸投資常面臨的風險
台商在大陸投資常面臨的風險,可歸納整理成五大類:
- 政治風險:台商在大陸的言行、政治的傾向行銷涉及意識型態等,都可能牽涉到政治風險。
- 投資風險:台商投資進入的模式、合作夥伴、合同簽訂、購買土地等都屬於台商常見的投資風險.
- 政策及法律風險:大陸各種投資優惠政策、稅務政策、各地頒發的紅頭文件、執法內外有別的政策等都屬於台商常見的政策及法律風險。
- 經營風險:台商在大陸經營管理涉及的經營風險包羅萬象,例如:貿易詐騙風險、稅務風險、進出口報關風險、勞動管理風險、宏觀調控的風險、專利商標侵權的仿冒、仿冒的風險、買賣合同糾紛的風險、內銷風險、外包風險、工傷風險、勞動合同簽訂的風險、員工檢舉的風險、人民幣升值的風險、缺電的風險、缺工的風險、缺料的風險、員工跳槽的風險。
- 人身安全風險:包括住宅安全、進出海關、員工管理、開除員工、路上搶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包二奶等所引起的人身安全風險。
大陸台商常發生的經貿糾紛及投資陷阱
台商在大陸發生經貿糾紛並非是地域性的問題,而是全大陸普遍性的問題。幾乎在每個地方投資的台商都曾經發生過經貿糾紛,台商發生經貿糾紛常見的問題包括:購銷合同糾紛、貨款糾紛、仿冒糾紛、土地買賣糾紛、工傷糾紛、勞動合同糾紛、報關員違法問題、員工檢舉、員工跳槽糾紛及合同糾紛。
台商在大陸投資常見的陷阱,早期有土地買賣合同的陷阱、合資合同的陷阱、中方合資夥伴的陷阱、以大陸人名義設立貿易公司的陷阱,到了現在,投資陷阱轉移到貿易、採購等陷阱,尤其是台商從事內銷的比例愈來愈高,與大陸國營企業、民營企業或個體戶交易往來的機會愈來愈多,時常遇到假下單真詐貨,或收到貨以各種理由拒不付款,或廠商委外加工,由於品質問題被國外客戶索賠,問題歸屬當地的供應商,雖然購銷合同簽訂有責任條款,但供應商不理不睬,甚至將模具扣住不歸還台商,透過法律訴訟途徑解決,時間的壓力及精力的花費對台商造成巨大的壓力。
台商在大陸從事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及設立店鋪,必須瞭解從事商業活動常見的合同陷阱、授信的陷阱、收款的陷阱及詐騙的陷阱,並做好陷阱的預防及防範措施,以降低從事商業的風險。由於大陸幅員廣大、資訊透明度低、信用調查不易,容易發生各種貿易詐騙案例。因此台商需掌握「在大陸經商要避免受騙上當,必須遵守的第一個原則是:在沒有收到錢之前,不管對方說什麼,都不能相信」。
因此,台商必須事先做好交易客戶的徵信調查,在簽訂買賣合同之前應就合同簽訂的「當事人資格」、「代理人資格」等進行授信調查。例如:對方是否擁有被代理人簽發的授權委託書?其代理期限是否已過了有效期限?其代理行為是否超越了代理權限及授權範圍?台商需確定交易對象付款沒有問題才可與之進行交易。
台商在大陸從事貿易需掌握防騙四大原則:即「款到發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堅持在本地簽訂合同」、「訂單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台商與客戶談生意及簽約的地點距離太遠的案子要特別注意是否為騙局。
在大陸猖獗的仿冒問題是一定會發生的,台商以抓仿冒的方法無法真正有效地杜絕仿冒,因此,必須雙管齊下,配合產品不斷的創新。此外,台商也應注意價格戰衍生的風險的問題。
台商在大陸投資及經營過程常見的風險
台商在大陸投資過程常見的問題依風險類別的不同可分為:投資設廠問題、勞動人事管理問題、進出口報關問題、財務問題、行銷問題、銀行融資問題、經商信用問題及營運管理問題。
台商大陸投資及經營過程所發生的問題,都有其本質的不同、發生背景及原因的不同、企業在當地人脈及關係的不同,因此,面對不同的風險案例,沒有一成不變的處理方式。重要的是在風險發生後,台商面對問題的態度、處理的速度及處理的方式。特別是處理態度必須掌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原則,以最小的成本解決。在解決過程需掌握「法理情」的精髓並活用「五法並重」的技巧,即合法、守法、適法、變法、用法等的靈活運用。